1952年4月,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廖汉生接到了一个紧急的指令:他必须立即前往北京,并前往301医院与一位老首长会面。这位“老首长”正是彭德怀元帅。那时,抗美援朝战争依旧没有结束,但由于健康原因,彭老总不得不回国接受治疗。然而,回国后的彭老总却听到了一个令他震怒的消息,为此,他特意召见了远在西北的廖汉生。当两人见面后,彭老总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,直接对廖汉生说:“这个问题如果你处理不好,今后就别来见我!”
那么,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彭老总如此愤怒呢?西北究竟发生了什么事?
回顾历史,1949年4月23日,我军成功占领了南京,标志着渡江战役的胜利,也意味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终结。南京解放后,国民党军迅速崩溃,随之而来的是我军顺势解放西安和关中地区,继而展开了对大西北的进攻。在这一时期,马家军的军阀势力——可以说是当时敌人中最顽强、最有抵抗力的力量——依旧顽固抵抗。尽管如此,我军的实力早已大不相同,仅仅三天的时间,我军就对胡宗南的部队实施了歼灭性打击,消灭了超过四万三千人,将胡宗南赶入四川盆地。
展开剩余82%接下来,7月25日,我军全歼了马步芳的精锐骑兵十四旅,26日解放了兰州,几乎彻底摧毁了马步芳的主力八十二军。兰州解放后,我军便分成三路,继续追击敌军,解放了武威、张掖、酒泉等地。宁夏的进展也异常顺利,马家军在马鸿宾的领导下成功起义,其余的马家军主力纷纷投降。9月23日,银川解放,宁夏彻底脱离了马家军的控制,敌人被孤立。
与此同时,马家军在青海的统治也开始崩溃。马步芳和儿子马继援相继逃离,青海的马家军彻底陷入混乱。然而,这一切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,马家军虽然在大部分地区溃败,但在西北的残余力量仍顽强存在,直到1953年,才最终被清除。
青海是马步芳的老巢,马步芳在解放前的军事力量曾一度达到七万多人,占据了青海省人口的相当大一部分。而且,由于青海的家庭结构特点,许多家庭都有与马家军的直接或间接联系。这些残余力量,不仅有马家军的士兵,还有大量的家属和支持者。尽管经过兰州等关键战役后,敌军精锐部队被击败,但仍然有大量马家军的残兵四处游荡,继续顽强抵抗。
特别是,马步芳在逃离之前曾指示手下,将重型武器摧毁,自己亲信则藏匿到牧区,许多战马被改装成耕马,士兵则伪装成普通百姓,随时准备反扑。马家军的残余势力不仅没有彻底崩溃,反而在建国初期,通过散布各类谣言,建立了广泛的地下网络。部分马家军的官员甚至向新政府的领导层投诚,但背后却依然与这些残余势力保持秘密联系。
最初,由于我军刚刚建立,许多区政府的防线较弱,马家军的反抗一度势头强劲,但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,敌人渐渐丧失了民心。许多马家军的基层士兵看到了我党的施政措施后,开始背离上级指挥。随着我军的不断剿灭,马家军的残余力量越来越小。
然而,西北地区的地形复杂、辽阔,许多马家军的残兵在大草原中藏匿,难以被完全清除。这样一来,马家军的最后一支残余力量,竟然一直持续到1953年。到了1952年,彭老总获知青海的这一情况后勃然大怒:“建国都三年了,这点事情都料理不清楚,廖汉生到底是干什么吃的!” 这便是文章开头所提到的情景。
但事实上,廖汉生并非没有努力。尽管马家军的残余势力不断蛰伏,但在廖汉生和他指挥的西北部队的打压下,敌人的活动空间已被大大压缩。到1952年底,马家军的最后一支力量基本上被消灭,只有马元祥一支顽固的残兵仍在青海境内流窜。
马元祥,作为马步芳的亲信,曾是马家军中的重要人物,在青海解放后,他带领一部分残余部队躲藏于牧区。起初只有25人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马元祥的残余力量不断壮大,甚至得到了蒋介石空投的支援,包括电台、武器和顾问等,至1953年初,已经发展到150多人。
1952年,彭老总得知这一情况后愤怒异常,指责廖汉生没有及时清理干净马家军残余部队。然而,廖汉生和他的部队并没有忽视这一问题,马家军残兵的活动空间已经被压缩得非常小。1953年3月,围剿战役正式开始,马元祥部队一直避免和我军直接接触,直到5月,才与我军展开正面交锋。
结果显而易见,我军正规军的战斗力远远高于马元祥的残部。战斗开始后不久,马元祥便被我军击杀,马家军的残余部队迅速瓦解。最终,除了副司令马得福等少数几人逃脱,马元祥部的48名残兵被击毙,缴获了大量武器。
这一战役的胜利标志着马家军在青海的彻底覆灭,也是西北剿匪历时三年零七个月后的最终胜利。从马家军残余的顽强抵抗,到最终的全面消除,廖汉生在这一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,为我军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参考资料:
《我军解放青海的战斗历程》 青海省军区
《廖汉生将军主持西北军区工作纪事》 夏明星
发布于:天津市嘉旺网-炒股配资基础知识-正规在线配资知识门户-做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